据龙川县应急管理局5月23日通报:
5月23日中午,龙川县麻布岗镇一在建工地顶层发生一起脚手架坍塌导致施工人员坠落的事故。接报后,龙川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全力搜救。经搜救人员全力搜救,8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轻微伤正在医院治疗。
事故发生后,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市长林涛和龙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赶赴现场指挥处置。目前,市、县已成立麻布岗镇“5·23”事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善后处置、事故调查等各项后续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一、事故分析
建筑工地脚手架既是施工设施也是安全设施,工程量大,投资也较大。进建筑工地第一眼看到的往往是脚手架,所以脚手架还代表工地的形象。脚手架是关键设施,不容小视,必须全力抓好。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长,施工人员在安全问题上往往会产生麻痹思想,其中脚手架管理更容易被忽视,致使涉及脚手架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施工工期的影响。
因此,在脚手架的准备、搭设、使用、拆除、运输以及保管的全过程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监管”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预防
针对建筑施工地脚手架带来的安全隐患,正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全国智慧工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正在对建筑施工脚手架监测进行紧锣密鼓的研究。
升级智慧工地平台功能性能,满足用户的更多要求,开发建筑施工脚手架监测系统,可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实时变形监测,为保证架体的安全稳固,对架体进行有效沉降观测,及时进行调整加固。
三、脚手架安全监测具体内容
1.监测监控项目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检查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超出规范要求;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是否超载。
(6)在监测期,当偏差超出预警限值时或发现安全问题时,应按照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或紧急情况下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确认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并将技术措施报公司备案,重大问题,技术措施应报公司批准;
(7)对架体进行调整加固前,应设置警戒区域,禁止非架子施工人员进入警戒区;
(8)对架体进行调整加固作业,有专职安全人员、架子工班组长监护和安全撤出措施。
2.监测部位
架体沉降在架体大角(各转角处)、直线长度不应大于25m的架体底部设置监测点,相对主体结构进行观察;
架体垂直偏差在架体大角(各转角处)、直线长度不应大于25m的最顶部立杆设有纵横向水平杆处,设置监测点,相对主体结构进行观察。
3.监测频率
a.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b.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c.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
d.达到设计高度后;
e.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
f.停用超过一个月。
4.外脚手架在验收合格通过投入使用后,必须对其进行日常的保养和定期的全面检查和整修,才能保证其安全使用。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允许使用或继续使用:
①搭设完毕后;
②连续使用达6个月;
③施工期间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④在受到暴风或大雨、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⑤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显著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据悉,脚手架安全监测系统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从多方位、多参数对脚手架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现场智能预警与远程监控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和判断,当监测值达到设计限定值时,系统发现并预警危险状态,提醒现场项目负责人、监理,给施工人员争取逃生的时间和机会,预防工程事故发生。大大提高工地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有效监管施工人员规范作业,让工地管理简单、便捷、高效并减少安全事故。
由华和1号整理编辑。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