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21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远赴河南中原旅游,踏访佛教圣地龙门石窟、白马寺、万善寺,同时登顶云台山茱萸峰,寄情山水间,感悟佛教伟大,净化心灵,激扬青春、放飞梦想,挖掘创新源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上溯夏商,下至明清,文人墨客不绝于此。我们此行精选著名的龙门石窟和云台山,云台山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大家兴高采烈从公司出发,虽经高铁、大巴一路奔波劳顿,但人人都是神采飞扬、兴奋不已,车厢内洋溢着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历史名城洛阳。走进龙门石窟,触摸历史留下的瑰宝,感受浓重、沧桑而又祥和的历史气息。由于年久风化、加上数次灭佛运动,龙门石窟几乎毁灭,没有一尊完整的原始石佛。如今东、西两座山经新中国政府的精心保护与修复,利用高科技的三维测绘与修得技术,历史的面貌渐渐清晰的展示在大家面前,不得不佩服科技的伟大。站在奔流不息的伊河桥上,仿佛身临其境,深深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当如烟的历史渐消散在岁月湮没的时光河流里,那精雕细琢的石佛处惊不乱的沧桑,感动时光为之停驻!
接着我们来到了古刹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弥足珍贵。游览白马寺,在醇厚的佛香催化下,大家对佛教的历史听的细致入微,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大雄殿,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当导游问大家身披金衣的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重量时,我们根据经验立马回答至少五吨,而导游告诉我们的结果令人无法想像,只有十五公斤,一个人就拎得起来,这就是元代夹纻造像技术的魅力,全中国只有二十五尊,白马寺就有二十四尊,只有一尊送到了北京,堪称无价之宝,大家在感叹古代工匠智慧超群时纷纷在大雄殿许下了美好的心愿。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云台山,整个景区山峦连绵不断,沿着绵延的太行山脉,山中富含负氧离子,清新的空气令大家神清气爽。我们在云台山游览了两天,一进入云台山我们游览了弯延曲折的峡谷“小寨沟”,感受“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世情怀。
下午便向主峰茱萸峰发起了总攻,登顶海拔1304米的主峰,北望太行深处,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黄河如带。在峰涌云动中,大家你帮我你帮你,一起挑战高峰,使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悲叹唐代大诗人王维登临此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伤。
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开始了穿越中外闻名红石峡的征徐,红石峡是中原第一景,由14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大自然的鬼斧生工使得其成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既有从天而降的瀑布,又有深不见底的清澈潭水。虽然是大夏天,但峡内微风送爽,行走在峡间,有时一线天线,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山洞通幽,山洞低矮让你不得不低头,但人格依然高尚;有时至幽至奥,碧绿的潭水映衬着朱红色的山体所透出的明丽鲜艳的奇景,可泛舟潭上,可嬉戏潭中,亦可散步潭边。令人惊叹的是悬崖绝壁中有两条跃出水面红色奇石,宛如一对情人相拥甜吻——相传这是黑、白二龙王的龙女和龙子的浪漫化身。
踏上返程的列车前,我们来到了万善寺,站在高耸入云的观世音菩萨面前,我们心灵得到感悟,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对自然、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怀有敬畏之心,孝敬长辈,热受祖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做更好的自己。